馬雲和阿裡巴巴的故事:中國夢的追夢人
論知名度,馬雲堪稱世界名人。
尤其是阿裡巴巴創造美國股市首次公開募股“史上最大”紀錄之後,他的名字更是成為新聞收視率、閱讀量和點擊率的保證。
不過,和馬雲面對面聊天,你會發現他的平實與隨和。他會直視你的眼睛,讓你感覺被尊重。如果是一圈人圍坐,他能夠照顧到每一個人的情緒。
瘦瘦的馬雲,反應極快,他的夥伴們形容:“這個人的腦子和嘴巴是通著的。”一開口,那些沒有打過草稿的妙語會汩汩滔滔噴湧而出。這些話,充滿哲理,令人回味,卻絕無囂張的味道。
從艱難困苦中打拼出來的他,深知一個道理:希望被人尊重,先要尊重別人;希望獲得成功,先要幫助別人成功。
“阿裡巴巴的中國夢,就是為全球服務”
阿裡巴巴夢的構築,是在一次次挫敗中漸漸清晰的。
馬雲說,自己很平凡:大學考瞭3回;當年找工作被拒絕過30多次。去肯德基應聘,24個人收下瞭23個,他是唯一被刷下來台灣電動床工廠的那一個。
1995年,阿裡巴巴成立4年前,杭州師范大學的英語教師馬雲去瞭一趟美國西雅圖,第一次接觸互聯網。而在國內,大眾對互聯網的瞭解電動床還幾乎是空白。這個善抓機遇的年輕人,做出瞭一個大膽的決定:將來就做這個!
回國後馬雲請瞭24個朋友到傢裡,說自己準備從大學裡辭職,投身互聯網。他花瞭兩個小時來說服大傢。隨後投票表決,23個人反對。可他並沒有放棄,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穿街過巷兜售自己的觀點,四處籌措起步資金。
然而,他面對的是,四處貸款無果,赴國外20多次融資被拒。
收獲還是有的,挫折把17位和他有著同樣創業激情的年輕人緊緊團結在瞭一起。1999年秋天,18個同道者聚在杭州城西馬雲的傢中。“每個人有多少錢出多少錢,但要留10個月吃飯的錢。不許問父母借錢,問父母借錢的話,明天把老爸老媽的退休工資搞掉瞭,那也吃不消。”
18個人湊瞭50萬元,平均每人2萬多元,當時35歲的馬雲算是積蓄多的,多掏瞭幾萬元。
說起當時的捉襟見肘,馬雲講瞭這樣一件事。他們平時不打車,一次有東西要帶,於是馬雲台灣電動床工廠和兩個同伴下決心打個的士。來瞭一輛車,以為是夏利,3個人招手,結果停下來是輛桑塔納,於是3個人齊刷刷地把頭轉瞭過去。“桑塔納的起步價要比夏利貴,當時我們沒錢,一分錢都得省。”
盡管如此,阿裡巴巴一開始就是傢“放眼世界”的公司,開業時馬雲曾帶著團隊在獵獵秋風中宣誓:“我們一定要打造一傢讓世界矚目、讓電動床中國人驕傲的公司!”
創業伊始,也曾有過分歧:為大企業服務,跑跑關系,來錢快;為小企業服務,到處吃閉門羹,似乎摸不到什麼商業模式。電子商務到底往哪個方向走,企業要怎樣活下去,創業幾年之後,馬雲站在瞭抉擇的十字路口。最後定位是:做小微企業的服務商。“現在回想起來,我們是幸運的。”馬雲說。
從一開始,阿裡巴巴幾乎所有重要會議,都留下錄像和錄音,以備將來查考。就好像當初創業者知道這傢公司將會多麼成功,甚至會作為一個現象留給後來者研究。“全世界沒有一傢公司這麼做的,很多人羨慕不已。”馬雲說。
阿裡巴巴取名的故事如今已是耳熟能詳。創業伊始,他就想給未來的公司取一個全球化的名字。在美國舊金山,馬雲在吃飯時問服務員,“你知不知道阿裡巴巴?”女服務員說:當然知道,阿裡巴巴芝麻開門。馬雲到新加坡,又跑到街上問人,看阿裡巴巴是不是一個世界通行的名字。最後,有瞭今日的阿裡巴巴。
幾年後,走在美國紐約的街頭,很多人能夠認出這張標志性的中國面孔。馬雲去餐廳吃飯,有人在他不知情時買瞭單;去酒吧,有人送他免費的雪茄。這些慷慨的人當中,有的會給他留下一張紙條說:“馬先生,謝謝你,我通過阿裡巴巴這個平臺賺瞭很多錢,所以我請你。”
有夢想,還要靠“專註”去實現。馬雲說,地上有9隻兔子,他隻會死盯1隻兔子抓。“你盯牢9隻兔子都想抓,1隻也抓不住,死盯1隻就贏瞭。阿裡巴巴一開始就是鎖住瞭電子商務、鎖住瞭小企業。”
光陰荏苒,16年過去,超過900萬的創業者和超過3億的買傢在阿裡巴巴連接,每天有150萬快遞人員帶著3000萬個包裹送往世界各地,整個商業生態系統創造瞭1200萬個工作崗位。螞蟻金服服務瞭超過5億實名支付用戶,旗下的餘額寶服務用戶超過1.3億,累計為用戶帶來收益超過384億元。去年轟動全世界的上市,阿裡巴巴融到250億美元,市值排在全球前列。
今年的6月和7月,馬雲“馬不停蹄”地幾乎繞瞭地球半圈,一邊是給阿裡巴巴3億多的買傢全球掃貨,一邊推介更宏大的中國夢。
6月9日馬雲應邀在紐約經濟俱樂部做主題演講。之前隻有兩個中國人獲邀來此演講,一位是朱鎔基,一位是董建華。
1 2 下一頁
1 2 下一頁
B02B5060D57B8A28
留言列表